概要及推荐理由
冯经理
无
一、交易条件
公司拟采取融资12000万元,具体交易价格面议。
二、项目简介
1、基本情况
DL-对羟基苯海因,是生物酶法合成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起始原料,而D-对羟基苯甘氨酸是合成医药阿莫西林的重要中间体。某生物制药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形成年产6000吨DL-对羟基苯海因的生产能力。产品生产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乙醛酸合成工艺路线,以乙醛酸、苯酚、尿素为主要原材料,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经缩合、精制、烘干制得最终产物。工艺技术属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并获批复。
D-对羟基苯甘氨酸(简写D-HPG),又名左旋对羟基苯甘氨酸,是合成β-内酰胺类半合成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的重要中间体,也是合成抗菌和抗病毒药物、人工甜味剂的重要中间体,用途非常广泛。公司拟采用生物酶法合成 D-对羟基苯甘氨酸生产技术,建设年产1.0 万吨 D-对羟基苯甘氨酸产品生产线。
2、自身优势
公司拟建设年产1.0 万吨 D-对羟基苯甘氨酸产品生产线,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公司现有的 DL-对羟基苯海因产品的生产技术和能力,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完全有能力与新建生产线配套生产;二是新上项目是公司现有产品的延伸产品,配套生产后既可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产品销售没有问题;四是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地方政府的扶持。
3、市场情况
据公司目前掌握的产品市场信息测算,国内相关生产企业年需求 D-对羟基苯甘氨酸产品的量约为3.75 万吨,每年外贸出口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量约为1.0万吨。目前,仅我公司现有的国内DL-对羟基苯海因产品用户,年需求D-对羟基苯甘氨酸产品的量即已超过1.0 万吨。
4、工艺技术优劣势分析
目前已知 D-对羟基苯甘氨酸没有天然产物,必须通过人工合成才能得到。其合成方法大致分以下两类:
(1)生物酶催化选择性合成D-对羟基苯甘氨酸
生物酶催化选择性合成D-对羟基苯甘氨酸,是指DL-对羟基苯海因为底物,选择合适的生物酶催化合成 D-对羟基苯甘氨酸。该合成方法的优点是选择性高、污染小、成本低;缺点是投资规模大、生物菌种的培养难度大。国内前期采用该工艺路线生产的企业,均因生物菌的选择、培养、后处理复杂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所以一直未能形成大规模生产。
研究成果表明,公司拟采用的生物酶法合成 D-对羟基苯甘氨酸生产技术,无论是菌种的培养、菌种的选择性、产品生产后处理上,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可以满足规模化工业生产的要求。
(2)化学合成法合成D-对羟基苯甘氨酸
化学合成法合成D-对羟基苯甘氨酸,是指乙醛酸、苯酚与活泼酰氨基制成DL-对羟基苯甘氨酸,再用甲醇酯化、酒石酸拆分,得到 D-对羟基苯甘氨酸。该方法生产的优点是投资规模小、生产量大;缺点是工艺 流程长、成本高、三废处理难度大,属于国家逐步淘汰的生产工艺。单由于国内生物酶法合成D-对羟基苯甘氨酸产品能力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目前国内部分企业还在采用该工艺生产。
5、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按目前原材料市场价格,以及公司掌握的原材料消耗等各项费用测算,生物酶法生产D-对羟基苯甘氨酸成本约 5.7 万元/吨,产品市场销售价格约7.2 万元/吨左右,每吨产品利税约1.5万元。按年产 1.0 吨产品计算,年可实现利税 15000 万元。
6、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主要建设包括厂房 10000 平方米,环保处理设施,安全消防 与智能控制设施,给排水、供配电、蒸汽等配套基础设施,以及购置与产品生产相关配套的生产设备、分析仪器等。
7、项目建设周期
拟建设的 D-对羟基苯甘氨酸项目,从建线到生产出合格产品, 预计全部技术工期为 10 个月。
三、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1、投资估算
新建项目占地面积约 10000 平 方米,建筑面积 7000 平方米。本项目建设充分利用产业园内配套的公用工程集中供热,生产废水经生产线初步处理后,送入园区内的污水厂集中处理。
具体项目总投资估算为 20000.00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12000.00 万元,流动资金8000.00万元。
2、资金来源
(1)企业自筹:8000.00 万元;
(2)融资金额:12000.00 万元。
四、项目图片
交易方式: | 增资扩股 |
控制权: | 参股 |
发展阶段: | 成长期 |
转让/增资的股比: | 面议 |
推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