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但国企改革的步伐并未停顿。一方面国资委持续督促各级国有企业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工作,努力保供应、稳生产,展现国资国企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充分履行国有企业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实现进一步完善现代经济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创新发展的总目标继续努力。

 

为了在疫情之下继续推动国企混改,国家在此期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20年初,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正式启动实施“科改示范行动”,支持引导一批国有科技型企业将深化市场化改革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机融合,在改革创新上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打造一批国有科技型企业的改革样板和创新尖兵,科改示范企业充分整合科研力量、资金资源等创新要素,有力支撑了国家创新力量发展。2020年1月19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双百企业”和“科改示范企业”超额利润分享机制操作指引》,以指导“双百企业”“科改示范企业”率先推进相关工作,推动国有企业强化正向激励、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鼓励引导国有企业通过做大“蛋糕”、创造增量价值、完善内部分配实现有效激励,将激励资源向企业关键岗位、核心人才,特别是科技研发人员倾斜,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同期还制订了《“双百企业”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操作指引》和《“双百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操作指引》,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行国有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决策部署,指导“双百企业”率先全面推进相关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2021年4月2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继续执行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有关契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17号)通过免征或减半征收契税的方式支持相应的改制和改革。2021年9月8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董事会工作规则(试行)》,对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董事会建设提出了数项要求、作出了详细规定,意在打造董事会建设“升级版”,强有力地推进了中央企业规范董事会的建设。2021年11月1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国资发法规规〔2021〕80号),对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部署,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法治建设,提升依法治企能力水平,助力“十四五”时期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2022年5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企业国有资产交易流转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产权规〔2022〕39号),通知有放有收,有宽有严,进一步完善了国资交易相关规定,对于辅助和推动国企混改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上述政策之外,疫情期间涉及混改的另一重大事项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2020年5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而混合所有制改革即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的重要一环。由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时间正好覆盖了2020-2022年疫情期间,因此通过三年行动的进展,可以完整看到疫情之下的混改推进情况。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通过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来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中央企业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16字方针,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积极稳妥、分层分类、规范有序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取得积极成效。截止至2022上半年,中央企业所属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超过75%,较2012年提高20多个百分点,非公资本占央企所有者权益比重逾38%,央企对外参股企业超过6000户,国有资本投资额超过4000亿元。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通过持续攻坚,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实质性进展,主体任务完成进度超90%,整体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扫尾,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等改革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

 

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可以通过股权结构的重组带动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的健全,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此外混合所有制改革还可以带动市场化经营机制的突破,这里所说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是指日常的生产销售的市场化运作,而主要是指对高管层聘用、管理和退出按照市场化机制管理。此次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更为强调把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的重点放到转机制上,推动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等方面当先锋、作表率。通过要“混”更要“改”,各项改革举措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破冰破局,让从央企到地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备受关注。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华润集团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通过完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资本布局、改革专项工程等工作,化解发展中的瓶颈难点,为增强企业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创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实的保障。截至2022年4月,华润集团改革任务整体完成度已超过95%。

 

国投率先探索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差异化管理,科学合理界定管理边界,赋予试点企业更多自主权。同时,提出理顺企业内各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企业内各部门的有效配合和企业与外部环境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企业的高效运转和对外部变化的快速反应,实现管理的数据化、流程化、软件化。避免行政化指令,实施以股权关系为基础、以派出股权董事为依托的治理型管控。

 

国新集团结合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以“强功能、优机制、激活力”为主线,推动改革任务落地,探索构建差异化管控体系,在制度上厘清权责边界,制定实施权责事项清单和授权放权清单,管好关键领域11大类55项权责事项,将64项审批备案事项授权放权至所属企业。制定实施投资负面清单,细化明确13项禁止类业务以及14项限制类业务,划出“红线”“底线”。与此同时中国国新在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上也取得了积极成效。根据中国国信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抓住契约化管理‘牛鼻子’,在各层级企业全面实施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行末等调整、不胜任退出制度,全系统管理人员退出比例高于央企平均水平。” 目前,中国国新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已全面完成。

 

从地方看,目前地方一级企业及重要子企业全面完成党组织前置研究事项清单制定工作,一级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基本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各级子企业经理层签约率达95%;全国省一级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比例达98%。改革与发展高效联动,推动国资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年,地方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183.7万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35.4万亿元、1.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27.4%。

 

当前全国疫情仍在治理之中。国企改革从专项行动到三年行动,国企改革从任务导向到效果导向,国企发展从追求高速度到追求高质量,国有资本从“全覆盖”到“聚关键”,四大转变引领着国企改革。越是这种时候,越要锲而不舍、迎难而上,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以更加奋进的姿态将改革推向纵深,确保进度达标、效果达标。这样才能激发企业活力,进而产生更好、更多的创新成果,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建设世界一流的企业。